search

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举行中德学术交流会

【报送单位】: | 2025-04-11  


字体: [大字中字小字] [打印] [关闭窗口]

325日,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京举行中德学术交流活动,特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诺伯特·克里特兹奇(Norbert Klitzsch)教授授课。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依托单位、共建单位领导、代表及实验室技术人员参加。

学术交流活动围绕实验技术应用、地热领域关键技术等开展国际交流,现场学术氛围热烈。北京市地勘院副院长刘少敏在致辞中表示,开放合作是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本次交流旨在搭建国际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联合研发、人才互培推动浅层地热能技术革新。希望双方进一步为双方搭建沟通桥梁,共同推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迈向更高水平。

在授课及报告分享环节,诺伯特教授讲述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运行策略缩小竖直埋管换热器(BHE)系统的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的性能差距,重点强调利用监测数据评估、提升BHE系统效率,并对参会人员的提问一一进行解答。河南理工大学教授胡咤咤详细阐述了其在“深度学习与智能识别方法在地质方面的应用技术”方面的成果,为地热能高效开发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郭艳春围绕浅层地热能利用监测技术研究,展示了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整个交流活动积极活跃。与会者纷纷表示,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外学者在地热领域的思维碰撞,也为双方的学术合作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推进的国际合作,推动浅层地热能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刘少敏向诺伯特教授颁发了实验室特聘专家聘书。据介绍,实验室将继续致力于国际化学术交流,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科研人才,推动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交流会期间,重点实验室还组织与会者参观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典型示范项目副中心办公区1号能源站、实验室仪器设备等。

浏览量: